集團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乃文參加全國“兩會”
發布日期: 2025-03-09       訪問次數:

1.jpg(全國人大代表、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乃文)


《新華社》

21.jpg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全鏈協同創新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新能源產業正處于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我國新能源產業如何破解“內卷式”困局,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乃文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挑戰,應以產業發展為引擎、以電網架構為支撐、以試點示范為抓手,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就此,今年全國兩會,他提交了相關建議。

建議全鏈協同創新

作為全國新能源產業高地,江蘇光伏組件產量占全國近40%,江蘇鹽城的風電整機產能占全國近30%。張乃文調研發現,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以資源聚產業”的競爭模式,加劇了區域間同質化布局風險。

“破解行業內卷的關鍵在于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在此背景下,張乃文提出系統性破局方案,以全產業鏈協同重構競爭優勢,鼓勵裝備制造、基礎材料、施工及電力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

在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他建議,在新能源重點城市布局國家級科研項目和創新中心,以技術產品的加速迭代保持產業核心競爭力。

“新能源產業鏈條長、環節多,須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張乃文建議,建立行業監測預警機制,合理引導產能建設和釋放,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引導資源向高效產能集中。

構建新型電力體系

新能源消納問題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張乃文建議,以電網架構為支撐,保障多層級綠電就地消納。他提出,加快編制《沿海新型電力系統試點園區綠電接網消納方案》,推動園區及周邊風電、光伏就近接入主供變電站,構建清潔能源高比例供應體系。

“電網架構升級是綠電消納的關鍵支撐。”張乃文說,應優先向新型電力系統園區傾斜,鼓勵電網設備智能化升級項目,優化中低壓配電自動化終端布點,推動電網量測向分布式源荷儲延伸,構建數智化韌性示范園區電網。

他還建議,完善綠電、綠證服務體系,探索新能源就近供電、聚合交易、就地消納的“綠電聚合供應”模式,定向招引綠電需求大的企業和產業向試點園區集聚,形成“綠電—產業—碳匯”的價值閉環,構建綠色大用戶精準招引模式。

創新應用場景打造零碳發展標桿

“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陣地,碳排放約占全國工業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在張乃文看來,零碳產業園和海上能源島是新能源融合發展的關鍵場景。他建議,出臺政策支持地方建設零碳產業園,推動海上風光綠電集中匯流后在園區優先消納。同時,加快構建綠電物理溯源和碳足跡認證系統,在重點園區實現綠電可溯源、碳匯可計量、供需可協同,助力企業有效應對歐美綠色貿易壁壘。

此外,支持沿海地區探索建設集成風電、光伏、氫能等多種資源的“海上能源島”,推進海上風光同場、風電制氫、海水淡化、海洋牧場及多技術儲能等場景應用。

在算力基礎設施領域,張乃文建議,將鹽城等東部沿海新能源富集城市納入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或參照管理。利用新能源與海洋冷能資源,布局建設海洋算力中心集群,實現能源資源高效匹配、深度融合,為全國探索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提供可復制經驗。

“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既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也需要跨行業、跨區域的深度融合。”張乃文表示,唯有構建起技術領先、韌性充足、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才能在全球綠色轉型中把握主動權。

《新華財經》

22.jpg

《參考消息》

23.jpg

全國人大代表張乃文:加快新能源產業融合集群建設

新華財經北京3月8日電(記者孫廣見)針對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乃文提出了加快產業融合集群建設的建議。他認為,當前全球新能源產業正處在深度調整期,需通過加快產業融合集群建設、優化電網架構、創新應用場景三大路徑,破解行業內卷、國際封鎖與區域無序競爭困局。

張乃文指出,當前新能源產業困局首先是行業“內卷”現象嚴重,此外,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紛紛加大新能源產業項目招引和扶持力度,區域間競爭更趨激烈。

面對這些挑戰,張乃文認為必須加快產業融合集群建設,以應對“內卷式”競爭,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他提出鼓勵裝備制造企業等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新能源重點城市布局國家級科研項目和創新中心,建立行業監測預警機制,合理引導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行業內卷和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在此基礎上,深化能源國際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針對綠電消納難題,張乃文建議構建清潔能源高比例供應體系,加快編制《沿海新型電力系統試點園區綠電接網消納方案》;推動構建數智化韌性示范園區電網,鼓勵電網設備智能化升級;完善綠電、綠證服務體系,探索新能源就近供電、聚合交易、就地消納的“綠電聚合供應”模式,實現綠電的有效利用。

在試點示范方面,張乃文提出推進零碳產業園建設,出臺政策支持地方建設零碳產業園,實現海上風光綠電優先消納,支持海上能源島建設,探索建設風電、光伏、冷能、氫能等多種資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島,探索“東數綠算”“東數海算”,將鹽城等東部沿海新能源城市納入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或參照管理,布局建設海洋算力中心集群,實現算力中心與新能源、海洋冷能資源的高效匹配和深度融合。

《新華日報》

24.jpg

悅達集團:綠色轉型,向著春天再出發

“為鹽城培產業,為悅達謀未來。”這是悅達集團的戰略使命。

肩負使命,勇挑重擔,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近年來,悅達集團積極策應國家“雙碳”戰略,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搶抓鹽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重大機遇,加快推動產業逐“綠”向“新”,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謀篇布局,產業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在鹽城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逆勢上揚,汽車產業重回“千億”

悅達起亞去年全年累計銷售汽車24.83萬臺,同比增長49.2%,其中出口17.03萬臺,同比增長97.9%,在中國合資品牌中保持出口總量第一,增幅第一。

中國一汽鹽城分公司累計產銷6.17萬臺,“奔騰小馬”正式量產后火速出圈,成為一匹沖出重圍的“黑馬”;

投資的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正式投入運行;

源乾柔性電路板、大唐高鴻車聯芯片等一批汽車產業鏈項目相繼落地,為鹽城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汽車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網聯化發展……

作為鹽城汽車產業龍頭企業,2024年,悅達集團成績斐然。悅達汽車續寫了新時代的悅達奮斗史,也助力鹽城汽車產業重回千億規模。

汽車產業是鹽城的支柱產業和城市名片,也是悅達集團的重要板塊。當前,悅達集團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全力支持悅達起亞擴產增銷,努力為鹽城建設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現代汽車城、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多作貢獻。

逐“綠”向“新”,是悅達集團做強汽車板塊的戰略選擇。全面響應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瞄準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高端賽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內銷外銷同步發力,悅達集團在鹽城汽車產業的復蘇與崛起中扛起了國企的應有擔當。

“我們將搶抓鹽城作為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的機遇,堅持以綠電資源賦能汽車產業低碳轉型,構建綠色循環生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還將圍繞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不斷放大鹽城綠色低碳發展優勢。

壯大成勢,新能源盡攬“無限風光”

去年10月15日,悅達的首個大型集中式光伏項目——悅達華豐378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送電成功,為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增添新動能。

站在華豐農場養殖區,光伏“方陣”蔚為壯觀。“上可發電、下可養魚”,一地兩用,一地雙收。華豐378MW漁光互補項目全面并網發電后,年均發電量可達4.43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3.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6.65萬噸、二氧化硫約44.7噸,減排氮氧化物67.27噸、煙塵9.74噸,同時還可節約大量淡水資源,對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顯著意義。

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悅達的新能源產業正成為中堅力量,特別是剛剛過去的一年,新能源項目次第鋪開,新能源產業壯大成勢。

與三峽集團、中能建江蘇院合作共建的160MW/320MWh三峽悅達阜寧大型共享儲能電站,去年6月底實現全容量并網,半年實現投資收益超千萬元。與海興集團合作的灌東鹽場漁光互補項目一期150MW開工建設,入選江蘇省能源領域重大項目。新投工商業儲能項目24個,儲量達130MWh。同時,為加強光儲電站集中運維管理,2025年初,全面建成集風光電、儲能、碳資產管理、電力交易等于一體的悅達綠色數智能源管理中心。這個集智能監控、數據分析、電力交易于一體的“最強大腦”,推動悅達新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不僅開創了新能源電站無人值守新模式,更成為驅動綠色發展的數字引擎。

面對儲備氫能、零碳負碳、循環經濟、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悅達集團搶占風口,加快布局。中科悅達年產60萬平方米石墨烯導熱膜項目在鹽實現量產;悅達百奧恒新型低碳膠凝材料項目入選國家級節能降碳專項計劃,預計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產;悅達參投的聯合飛機獲批全省第三家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填補了蘇北蘇中地區的空白……

以“綠”煥新,傳統產業熱力出圈

10萬錠綠色智能工廠生產車間,4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內,數百臺機器高速運轉,智能運輸機器人有序工作。去年6月,悅達紡織10萬錠綠色智能工廠全面達產達效,萬錠用工從55人減少到13人,同比下降76.79%,生產效率提高20.39%,單位能耗同比下降10%,加工成本下降23%,全員勞動生產率從人均95萬元增加到近400萬元。

傳統產業煥新,帶來產業的脫胎換骨。悅達紡織10萬錠綠色智能工廠成為鹽城市乃至江蘇省的經典案例,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智改數轉力度之大,數字更直觀。悅達紡織10萬錠綠色智能工廠項目總投資4億元,整個智能工廠采用432臺(套)數字化設備,41臺各類機器人和32公里智能化傳輸生產線,裝備了30多萬只帶芯的紗管、條筒,連接數據采集點50多萬個,突破智能排包、并粗聯等多個行業智能應用場景空白。項目圍繞設備高度互聯、系統高度互聯、數據高度互聯三個方面,構建“人、機、料、法、環”的數據采集、融合、存儲、分析以及數據可視的悅達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

項目除開發18個常規智能應用場景外,還自主打造了具有悅達紡織特色的三大應用場景:打造行業5G全鏈接工廠,實現從棉包到成包全流程的物料智能傳輸;研發全流程標識解析,實現全過程質量追溯;創新全面移動式管理,實現數據在線推送和實時處置等特色應用場景。

悅瓏灣鉑府,江蘇省鹽城市首批高品質改善型第四代住宅,以獨具匠心的設計,將文化元素融入建筑,庭院峰巒、曲水、密林交融如畫,為居民提供更加綠色、生態、宜居的高品質生活環境,一經面市,首開100套當日全部售罄。悅瓏灣鉑府是悅達集團建設“好房子”的典范,促進了鹽城房地產行業的創新與升級。

如何讓地產板塊保持穩健運行,轉型發展是一道必答題。悅達地產的仁逸、頤家、樂居三類康養業態經過兩年多的運營,更加穩健成熟,而要推動從“造房子、造小區”向“造社區、造生活”轉變,悅瓏灣鉑府等高端改善型產品便是核心載體。主動策應“換新購”“租賃購”等新銷售模式有效落地,悅達地產以改善型住宅和優質生活服務力挽房地產銷售下滑勢頭,始終保持盈利狀態。

持續“轉”,深度“改”,瞄準“新”,各個產業板塊全面起勢。面對產業生態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悅達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穩健前行,展現出一個國企的轉型擔當,也盡顯長遠眼光和堅定執著。這份堅守,早已融入一代又一代悅達人血脈,化作強大精神動力,驅動悅達劈波斬浪,邁向新輝煌。

《鹽城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張乃文:逐“綠”向“新” 賦能悅達集團高質量發展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張乃文在北京接受了本臺《直通北京》采訪組的專訪。

全國人大代表 張乃文:

這次到北京來參加全國兩會,再次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受感動,備受鼓舞。諄諄教誨,飽含深情,殷殷囑托,催人奮進。

作為鹽城汽車產業龍頭企業,悅達集團近年來始終堅守“為鹽城培產業,為悅達謀未來”的戰略使命,全面響應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瞄準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高端賽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內銷外銷同步發力,在全市汽車產業的復蘇與崛起中體現了應有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語重心長、催人奮進,為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加快推動汽車產業逐“綠”向“新”,是悅達集團做強汽車板塊的必然選擇。張乃文代表表示,集團將搶抓鹽城作為中國首批、江蘇唯一的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的機遇,堅持以綠電資源賦能汽車產業低碳轉型,構建綠色循環生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貢獻國企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 張乃文:

把做大做強汽車產業作為第一要務,把紡織等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轉型作為第一方略,把深化改革和國際市場開拓作為第一動力,把黨建引領和人才培養作為第一保障,劈波斬浪,砥礪前行,奮力開拓悅達各項工作的新局面,為推進鹽城高質量發展挑大梁、作貢獻。

《鹽城發布》

25.jpg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全國人大代表中引發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最新要求,為我們高質量完成‘十四五’,高標準謀劃‘十五五’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張乃文代表說,作為扎根鹽阜大地的地方國有企業,悅達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決扛起國企擔當,堅守實體經濟,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綱領,加快實施數智賦能,推動紡織等傳統產業“發新芽”;依托我市綠能優勢,推動新能源汽車、風光儲氫等新興產業“長成林”;突破技術搶抓機遇,推動低空經濟、循環經濟等未來產業“快生根”,勇當全市國企排頭兵、走在全省國企前列、爭創行業內一流企業。